白帶的變化,經常會讓女性焦慮是不是和婦科疾病相關,例如:
內褲發黃、發硬正常嗎?
白帶像水怎麼回事?
白帶濃稠是黴菌性陰道炎嗎?
……
那麼到底正常的白帶長啥樣,怎樣的白帶要去醫院檢查呢?
今次我們就來聊聊。
陰道分泌物主要由三大“防禦部隊”組成:宮頸黏液、子宮內膜分泌物和陰道黏膜滲出液。
這些分泌物有三項重要的功能:
一是清潔陰道,把老舊細胞帶走;二是防禦病菌,保持陰道的酸堿平衡;三是保濕潤滑,讓陰道的黏膜和外陰皮膚保持濕潤,而分泌不足時往往會覺得幹燥、瘙癢。
陰道健康狀態下,它是白色稀糊狀或者蛋清樣的,沒有異味或有淡淡的酸味,但不臭,每天大約分泌1-4毫升,默默守護著我們的私密花園。
但當女性生殖道出現炎症時,白帶數量往往會明顯增多,顏色、性狀也會發生改變。出現以下這些分泌物異樣要警惕!
病原體 | 分泌物特征 | 伴隨症狀 | 傳染途徑 |
---|---|---|---|
陰道滴蟲 | 黃綠泡沫狀+腥臭味 | 外陰灼癢、性交痛 | 性傳播/共用浴巾 |
淋球菌 | 黃綠膿性+量多 | 尿頻尿痛、下腹痛 | 性傳播(>90%) |
衣原體 | 黃綠粘稠 | 無症狀或輕微腹痛 | 性傳播/母嬰垂直 |
細菌性陰道炎 | 灰綠+魚腥味 | 外陰瘙癢、排尿不適 | 菌群失衡(非性病) |
宮頸炎 | 黃綠帶血絲 | 性交後出血、腰骶酸痛 | 感染上行 |
異物殘留 | 黃綠惡臭 | 近期置入棉條/避孕環 | 物理刺激 |
淋病未及時治療 → 3-10天擴散成盆腔炎!導致不孕率高達40%
發現黃綠色分泌物後,陰道分泌物檢查是確診的核心手段,能明確感染類型和病原菌,指導精準用藥:
常見檢查項目:
白帶常規檢查:
檢查內容:顯微鏡下觀察分泌物中的白細胞、上皮細胞、細菌、真菌、滴蟲等;
意義:判斷清潔度(Ⅰ-Ⅱ 度正常,Ⅲ-Ⅳ 度提示炎症),初步確定感染類型(如發現滴蟲或孢子)。
胺試驗與 pH 值測定:
胺試驗:檢測分泌物是否有魚腥臭味,陽性提示細菌性陰道病;
pH 值:正常陰道 pH 值 3.8-4.4.細菌性陰道病或滴蟲性陰道炎時 pH 值升高(>4.5)。
病原菌培養與藥敏試驗:
適應症:反復發作的感染(如念珠菌性陰道炎每年發作 4 次以上),或常規治療無效者;
作用:明確病原菌種類,測試對哪些藥物敏感,避免盲目用藥。
宮頸分泌物檢查:
若懷疑宮頸炎,需取宮頸管分泌物檢查衣原體、支原體等,這些病原體感染也會導致黃綠色分泌物。
檢查流程:
就診後醫生用陰道擴張器暴露陰道和宮頸,用棉拭子取陰道後穹窿或宮頸管分泌物;
標本送檢後,普通白帶常規 30 分鐘 - 1 小時出結果,培養檢查則需 2-3 天。
以羅湖區為例,深圳婦科檢查費用大致如下:
檢查項目 | 收費範圍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 | ¥60 - ¥120 | 即日可知結果 |
分泌物培養 + 藥敏 | ¥150 - ¥300 | 約 3-5 天出結果 |
HPV 檢查 | ¥280 - ¥500 | 高危型 / 全套檢測 |
TCT 液基細胞學 | ¥180 - ¥350 | 子宮頸病變篩查 |
全套婦科炎症檢查套餐 | ¥400 - ¥800 | 適合多症狀同時檢查 |
衛生習慣:
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即可,避免使用肥皂、洗液沖洗陰道(破壞菌群平衡);
穿透氣的棉質內褲,勤換洗,洗後陽光暴曬殺菌。
性生活防護:
性生活前後雙方清洗外生殖器,必要時使用安全套,減少交叉感染;
固定性伴侶,避免多性伴侶增加感染風險。
及時就醫:
出現黃綠色分泌物、瘙癢等症狀後,避免自行購藥(可能延誤治療或導致耐藥);
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,按療程用藥(即使症狀消失也需堅持用完藥),防止復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