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為宮頸癌是“突然發生”的,但真相是,它的發生過程其實是一個漫長且可控的過程,從感染到癌變,通常需要5到15年,只要在中間的任何一個環節進行有效幹預,幾乎都能避免癌症的發生。
可惜的是,很多女性在早期毫無察覺,等到出現明顯症狀時,往往已經進入中晚期。所以讓廣大女性朋友們重視定期的宮頸癌篩查,了解宮頸癌篩查的重要性、方法及注意事項就顯得至關重要了。
早期宮頸癌如同一位“隱身高手”,70%的患者毫無症狀。但當身體發出以下警報時,務必警惕:
2、陰道不規則出血:非月經期出現陰道出血,或經期延長、經量增多。老年患者常為絕經後不規則陰道流血。出血量根據病灶大小、侵及間質內血管情況而不同,若侵蝕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。
3、陰道排液異常:多數患者有白色或血性、稀薄如水樣或米泔狀、有腥臭味的陰道排液。晚期患者因癌組織壞死伴感染,可有大量米泔樣或膿性惡臭白帶。根據病情的發展,到了晚期,患者還可能有尿頻、尿急、便秘、下肢腫痛等情況。
高危人群畫像
如果你符合以下特征,請將宮頸篩查提上日程:
有多個性伴侶或初次性行為<16歲
早婚、早育、多產(≥3次)
長期吸煙(尼古丁會削弱宮頸免疫力)
免疫抑制狀態(如HIV感染、器官移植後)
母親或姐妹有宮頸癌史
21歲~29歲的女性是高發人群,婦科醫生推薦每3年篩查一次細胞學檢查(巴氏塗片或TCT檢測);TCT—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,是目前國際上至先進的一種宮頸癌細胞篩查技術,可早期發現宮頸癌與宮頸上皮內瘤變(癌前病變),也可發現微生物感染,如黴菌、滴蟲、衣原體感染等。
早發現早治療:子宮頸癌從癌前病變到發展成癌症通常需數年時間,定期檢查可及時截斷病程;
降低治療成本:早期治療創傷小、花費低;
保障生育能力:早期發現病變,有機會採取保宮手術,保留生育功能。
宮頸TCT檢查(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)係目前篩查子宮頸癌嘅主要方法之一,可以通過採集宮頸細胞樣本,檢測細胞有冇異常變化,從而及早發現癌前病變。
相比傳統巴氏抹片,TCT檢查靈敏度更高、假陰性率更低,而且檢查過程簡單、基本無痛,非常適合作為定期婦科體檢項目。
TCT檢查幾耐做一次,取決於年齡、性生活史同風險因素:
有性生活女性:建議每年做一次 TCT 檢查;
連續三年結果正常者:可改為每兩至三年一次,但如有異常出血或懷疑症狀,需立即複查;
高風險人群(HPV 持續感染、有子宮頸病變史):需遵醫囑增加檢查頻率。
醫生通常會建議 TCT + HPV 檢測 結合使用,準確率更高,能夠更早發現病變。
接種 HPV 疫苗(尤其係高危型病毒疫苗);
保持穩定伴侶關係、注意性生活衛生;
避免長期吸煙;
定期做婦科檢查,尤其係 宮頸TCT檢查。
打破認知誤區
誤區1:“我沒有症狀,不需要篩查”
真相:早期宮頸癌可能完全“隱形”,等出現症狀時往往已到中晚期。
誤區2:“打了疫苗就可以高枕無憂”
真相:疫苗無法覆蓋所有HPV型別,且不能治療已存在的感染。
誤區3:“篩查會損傷宮頸,影響生育”
真相:規范篩查使用的采樣刷僅觸及宮頸表面,不會造成損傷。
誤區4:“只有性活躍女性會得宮頸癌”
真相:即使終身單一性伴侶,仍可能通過伴侶感染HPV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