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頸疾病,是婦科病中較為常見,且發病率較高的女性病。據相關數據顯示,子宮癌發生及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,排在了癌症的第七位。
尤其是那些早婚、多次流產或性伴侶較多的女性,患上宮疾病的概率更是要大得多。預防宮頸疾病,除了要注意個人衛生、不濫交之外,定期檢查也是不可缺少的。
1.免麻醉,更舒適
傳統宮腔鏡檢查通常需要麻醉,增加了手術風險,並讓患者感到緊張不安。免麻醉操作,患者全程清醒,可與醫生交流,陰道內窺鏡可以顯著減輕患者疼痛、增加宮腔鏡診斷的便捷性,具有與傳統宮腔鏡相似的療效。實現即診即治的手術理念,滿足同步實施子宮內膜病變活檢、微小病灶處置的需求。
2.門診完成,無需住院
陰道內窺鏡可在門診完成,患者恢複快,可節約住院時間,極大提高了治療的便利性,減輕患者醫療負擔。
原則上避開月經期就可以。因為有可能要做活檢,需要在宮頸或/和陰道壁摘一點“肉”下來,摘“肉”的地方會有一點小傷口,如果摘“肉”後馬上來月經,對這個傷口的愈合可能會有影響,而且對於出血的判斷也有可能混淆。所以,如果過1周左右要來月經了,那麼就先不做,等到月經來過幹淨之後再做。
對比項目 | 陰道內窺鏡(陰道鏡檢查) | 抹片檢查(TCT) |
檢查本質 | 視覺觀察宮頸表面病變 | 細胞學分析宮頸細胞形態 |
核心作用 | 定位病變、指導活檢 | 早期篩查癌前病變和癌細胞 |
結果性質 | 可直接看到病變(如白色上皮) | 提示細胞是否異常(如 ASC-US) |
疼痛程度 | 輕微脹感,活檢時微痛 | 幾乎無痛 |
檢查時機 | 經期後 3-7 天,避開性生活 3 天 | 經期後 3-7 天,避開性生活 48 小時 |
費用(深圳) | 約 300-500 元(含活檢) | 約 150-200 元 |
相互關係 | 抹片異常後的進一步檢查 | 陰道鏡檢查的基礎篩查手段 |
為什麼需要聯合使用?:
抹片檢查是 “初篩”,敏感性高但特異性低(可能出現假陽性);陰道內窺鏡是 “複查確診”,能精准判斷病變性質和範圍。例如:抹片發現異型細胞後,必須通過陰道內窺鏡 + 活檢確認是否為癌前病變,避免漏診或過度治療。
初篩優先選抹片檢查
對於無症狀且篩檢正常的女性,建議每3年進行一次柏氏抹片檢查,或每5年結合HPV檢測(混合篩檢)。
若抹片結果異常(如ASC-US、LSIL、HSIL),需進一步安排陰道鏡檢查。
陰道鏡檢查的適應症
篩查異常:HPV16/18陽性、TCT(液基細胞學)報告HSIL或ASC-H。
臨床症狀:性交後出血、異常分泌物、宮頸糜爛或肉眼可疑腫瘤。
術後追蹤:宮頸癌前病變(如CIN)治療後定期評估。
特殊族群注意事項
HPV陽性女性:若TCT正常但HPV持續感染(尤其16/18型),建議陰道鏡評估。
年輕女性:若無症狀且HPV感染低風險,可暫緩陰道鏡檢查,定期追蹤即可。
妊娠期女性:僅在必要時(如高度懷疑惡性病變)進行陰道鏡檢查,避免刺激宮頸。
檢查前:
避免性行為 2 日內
避免使用陰道藥物/洗劑
經期應避開檢查日期
檢查後:
若有活檢,醫生會建議短期避免性生活
等待報告需約 3~5 個工作日,或視醫院安排